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台站简介
作者: 洞庭湖站 更新时间: 2023-01-03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洞庭湖站,始建于2007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研究基地之一。洞庭湖站现为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网络站成员;2010年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并成为国家外交部-科技部-湖南省共建的亚欧水资源研究中心的野外科研平台;2012年正式批复加入CERN;2021年进入国家站建设序列。

洞庭湖站地处湖南省岳阳市郊区采桑湖南岸(北纬29°30′,东经112°48′),交通便利,距离省会长沙约230 km,岳阳市约30 km,在整个洞庭湖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区位优势。洞庭湖为我国长江流域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我国仅存的两大自由通江湖泊之一,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承纳湘、资、沅、澧四水而吞吐长江,是兼具蓄、泄功能的过水性洪道型湖泊,素有“长江之肾”的美誉。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洞庭湖的生态安全在长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1994年洞庭湖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和2001年东洞庭湖湿地与西、南洞庭湖湿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洞庭湖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5-17℃,一月平均气温3.8-4.7℃,七月平均气温29℃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50-1450 mm。无霜期258-275 d。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以湖泊主体为核心,逐步向周边演变成滩地、平原、岗地、丘陵和山地,具有碟形盆地图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的特征。植物种类繁多,水域环境形成以挺水、浮叶(漂浮)及沉水植物群落为主的水生植被,湖洲滩地、湖滨低平原形成以多年生根茎、苔草、根基禾草和随洪水入侵的陆生杂草为主的草甸与沼泽植被,环湖高平原和丘岗区则形成常绿阔叶林植被。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主要有(1)河流生态系统;(2)淡水湖泊生态系统;(3) 浅水(或季节性淹水)滩地(包括泥沙滩地、草甸滩地、芦荻滩地、森林滩地)生态系统;(4) 湿生林地生态系统;(5) 湿地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类型为江湖泛滥冲积沉积的潮土及水稻土,土层深厚,土壤pH值为中性至微碱性。

洞庭湖站位置图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dtm@cern.ac.cn TEL:0731-84615203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